别让废品收购站沦为安全死角

    25日中午,斗门区井岸东风商业广场附近一废品回收站发生火灾。由于临近住宅区,飘摇而上的浓烟一下子在斗门市民的微信圈传播开来。经过与警方核实,该火灾并未造成人员伤亡。(6月26日《珠江晚报》)

    废品收购站的这起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,实属侥幸。但从城市消防安全角度看,不仅构成了严重火灾事故,数十米高的黑色浓烟,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。表明我市在废品收购站安全管理上还存在死角,值得展开分析,查找原因,汲取教训,进而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。

    废品回收,提高物资再循环利用,变废为宝,对保护环境、节约能源和带动社会效益具有积极作用,利国利民,不可或缺。然而,废品收购站如何设置、管理,特别是在确保安全运行方面,不少城市都缺乏好的办法,甚至沦为城市安全管理死角,令人忧虑。

    窃以为,废品回收站安全隐患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。一是场地设置不规范。有的设在居民区,有的位于闹市区,有的甚至属于无证经营,不仅影响了市容,也埋下了重大消防隐患,一旦发生火灾事故,极易酿成群死群伤悲剧。二是安全监督管理不规范。一些管理部门重厂矿企业安全管理,而对散落在城市里的中小企业缺乏应有重视程度。比如,废品收购站就远未形成应有管理机制,于是各类事故频发也就不足为奇了。三是安全运行不规范。从回收废品的分类管理、存放,到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,再到规范用电、用气、防火等等,可以说事故隐患重重。可见,现有废品收购站安全运行亟待规范,刻不容缓。

    首先,要从设置上清理一批存在安全隐患的废品收购站。包括无证经营和设置不合理、运行不规范的废品收购站都应清除和取缔。进而,科学规划废品收购站点设置,确保废品回收工作安全规范运行。其次,从管理上,要切实筑牢“防火墙”工程,要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,确保防火、用电设施安全有效,同时明确分工到人,责任追究到每一个废品收购站点。最后,从运行机制上,要建立废品收购站安全定期检查制度,确保安全监管常态化。从废品回收站点对周边环境污染整治,到从业人员守法性、合法性都要逐一建立台账,认真梳理,从源头上堵住管理漏洞